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包含分析和討論重點,讓使用者了解法例重點,並提供適切的建議預防貪污、欺詐及舞弊行為。
三名年青工程師及多名建築人員,串謀在機場鐵路香港站北面地盤工程中偷工減料,興建不合規格的鑽孔灌注樁柱,並隱瞞有關詐騙行為。
這騙案源於分判商認為只有建造不合規格樁柱才可以節省工人成本而從中取利 ;此外,他們亦擔心如未能依期履行合約,便須繳付罰款,蒙受嚴重的損失。因此,涉案人士決定建造短樁,並以「神仙尺」及虛假的鑽孔灌注樁柱報告,欺騙駐地盤工程師派出的工程監督人員。為掩飾犯罪勾當並使違規工程順利進行,涉案人士更不惜偽造「石屎飛」及樁柱樣本,並擅自删改聲波測試報告的內容。
這個偷工減料勾當維持了至少五個月,最終被一名工程監督揭發。他們曾試圖以 $200,000元賄賂工程監督,希望對方能對事件視若無睹,但遭對方拒絕,該名監督其後更向上司舉報。調查發現,地盤八十七支樁柱當中,除四支外全部不合規格, 造成整個地基嚴重不穩,必須進行大規模的補救工程,涉及費用數以千萬元計。
多名涉案人士被裁定罪名成立,被區域法院法官重判入獄一年至三年零八個月不等。
畢先生在一間業務擴展迅速並計劃上市的製造商任職財務總監。為了給外間一個良好業績的形象,公司董事長暗示畢先生要小心處理財政預測和預期的銷售增長。他更明確表示,因為畢先生是專業人士,他不會理會畢先生採用哪一種會計處理方法。
在選擇商人銀行協調上市工作方面,董事會對畢先生的建議作出慎重考慮。多家銀行的經理紛紛聯絡畢先生,向他介紹他們的服務。其中 OPQ 銀行的市場推廣董事白先生介紹過銀行提供的服務後,透露自己目前正在處理一宗收購計劃。他表示,如果畢先生協助他取得這宗生意,他可以向畢先生提供一些關於這項收購計劃的可靠消息。
畢先生並沒有將白先生的話放在心上。董事會根據他中肯客觀的報告,選擇了OPQ 銀行負責公司的上市工作。最後,公司成功上市。董事會積極考慮擴展公司的業務,惟必須獲得銀行支持。董事長再次要求畢先生協助,改動部分管理賬項的數據,以便取得銀行信貸。畢先生感到很為難,董事長遂向他說:「用不著擔心,這不過是慣常的商業活動,我們沒有做錯,只是計劃更周全罷了。」
正當畢先生盤算如何處理董事長的要求之際,總經理助理又要求他簽發一張50,000 元的支票給某家銀行信貸部門的黃經理。該助理說,這事已由總經理批准,畢先生只需在支票上簽字並記入「酬酢」支出項便可。畢先生很懷疑此舉又是否一項「慣常商業活動」。
總經理助理離開後,白先生來電邀請畢先生晚膳,並表示會遵守諾言,向他提供「有價值的消息」。
如果你是畢先生,你會怎樣做?你會如何處理董事長和總經理助理的要求,又會否應白先生之邀赴會?
安先生是一家大型貿易公司的總會計師。他發現部分高級營業代表及其內地客戶涉及多宗訛騙及貪污活動,而這些活動得到了高層的縱容。
侯先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新任高級內部核數經理。他發現了採購總監不當行為的證據並向董事長提交,卻被要求不要再插手此事。
在一項造價達 5 億元的商業大厦建築工程中,總承建商僱用十名管工負責監督分判商的工作,而整個工程的監管工作則交由同時統領這些管工的地盤工程師負責。
管工和其他工人的薪金均是以日薪計算。為了方便工程師監察他們的考勤情況及紀錄他們上下班的時間,他們每日須在上、下班時,親自到工程師的辦公室「打卡」。每逢月初,工程師會根據每個員工上一個月的考勤記錄計算薪金,然後將計算表和考勤卡一併遞交會計部處理發放薪金事宜。
一名姓陳的管工,因家人在大陸居住,故他會爭取機會前往大陸探望家人。一天,陳向工程師說要請假三天,卻要求工程師不要把這三天假期記錄下來,更要求工程師替他「打卡」以顯示他有上班。為了酬謝工程師幫忙「打卡」和隱瞞事實,陳給了工程師 500 元。
工程師一口拒絕陳姓管工的要求,並即時向廉署舉報。最後陳因向工程師提供賄賂,違反《防止賄賂條例》第 9 條,經裁定罪名成立後被判入獄。
問題
- 陳管工有否觸犯刑事罪行?
- 如工程師拒絕收受賄賂,但仍幫助管工偽造考勤記錄,他有否觸犯貪污罪行?
- 如工程師接受賄賂協助管工偽造考勤記錄,他會面對什麼後果?